“年輕態”藝術創作的價值復位UPTATED:2021/05/15
在藝術創作生產中,接受者的重要性顯而易見。基于龐大的數量、強勁的消費能力和巨大的影響力,“年輕”受眾日益扮演著帶動、示范乃至引領的角色,成為了藝術創作生產中舉足輕重的要素。“年輕態”恰是數字文化范式中藝術創作生產的一種突出特征和發展趨向,極大地突顯了年輕化、個性化在藝術創作生產中的比重與價值。
作為一種總體風貌的外在表征和風格化描述,“年輕態”創作生產有其藝術規律的內在理路和審美判斷的價值標準。但是,“年輕態”要以創作生產優秀作品為目標、以提高文藝創作質量為準繩,一味追求時尚、標新立異的創新偏倚顯然會誤入歧途。在這種意義上說,“年輕態”創作生產越是漸成主流、越是具有發展的潛能,就越需要自覺恪守“美”的規定性,越需要有歷史理性與人文關懷的雙重燭照,以免創作生產陷入商品拜物教的資本邏輯、娛樂至死的消費主義泥淖。
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,文化藝術生產也逐漸市場化,利潤就成了衡量作品價值的一個硬尺度。誠然,藝術創作生產離不開資本,但急功近利、粗制濫造,不僅是對藝術的一種傷害,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。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,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,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,要靜下心來、精益求精搞創作;既要有親身經驗與素材,也要學會從歷代經典里尋找生命經驗和人性素材。